何翔宇的创作实践可以被视作各类个体、社会和政治主题的材料测试场和观念实验室。作为一名在中国迅速城市化时期成长起来的艺术家,何翔宇尝试由物体间的转化体现或引导感知。
“可乐计划”(2009-2012)以深层次的材料转化体现制造和消耗的概念,将可乐本身作为一种可饮用液体来探索,让气泡充满口腔带来的刺激感转译为固态。调用材料和时间的概念延续在“坦克计划”(2011-2013)中。“坦克计划”同样倚赖对长时间人工劳力的协调,在实践中将人工劳力作为一种引导。
在其他作品中,个体经验更多成为何翔宇的出发点。“口腔计划”(2012-至今)以不同视觉形式表现触感探知,20组纸上绘画和1组铜塑基于三年多的调研和实践,重现舌头触摸口腔内部空间的感觉,并在实践中发展出参与性,提供进入感知的另一种秩序。
参加里昂双年展的视频装置“乌龟、狮子和熊”(2015)则同样将人们引至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身体感知空间,试图提示对视概念及感受力具有的共通基础,探讨文明和可识别身份特征剥离后的可能。
何翔宇曾入围2014年平丘克“未来世代艺术奖”决赛,获得2016年CCAA年度最佳年轻艺术家奖,2016年ARTNET新锐艺术家奖。作品入藏美国迈阿密鲁贝尔家族、瑞士伯尔尼美术馆、瑞士希克收藏,法国皮诺收藏、澳大利亚悉尼白兔美术馆、美国Domus收藏、德国柏林波洛斯私人收藏、中国上海龙美术馆、德国埃森莫卡托基金会、中国北京M WOODS美术馆、中国北京寺上美术馆。